中共重庆市黔江区委重庆市黔江区人民政府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的意见

浏览次数:88次    发布时间:2013-05-29

为适应构建区域性中心城市和率先在渝东南地区实现全面小康的迫切需求,培养更多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技能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根据重庆市委、市政府《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的决定》(渝委发〔2012〕11号),现就大力发展黔江区职业技术教育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立足渝东南,着眼大重庆,辐射湘鄂黔”的办学方向,以服务产业发展为宗旨,以加强职业技能培养培训为核心,创新办学模式和人才培养机制,促进职业技术教育持续健康发展,为黔江区构建渝东南区域性中心城市集聚人气、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二、发展目标

到2016年,黔江区民族职业教育中心建设成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积极扶持民办职业技术学校,规范办学行为。重庆旅游职业学院、重庆经贸职业学院顺利通过三年复查验收并积极创建市级示范高职院校,力争再创建1所民办高职院校。全区职业技术教育院校在校生规模达到3万人(其中高等教育在校生达到1.5万人,中职在校生达到1.5万人)。每年开展各级各类培训3万人次以上,累计向社会输出技能型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4万人,初步建成重庆职业技术教育区域性中心。到2020年,重庆旅游职业学院、重庆经贸职业学院创建成市级示范高职院校,力争国家布局建设

1所涵盖应用技术类专业的本科院校。全区职业技术教育院校在校生规模达到5万人以上(其中高等职教育在校生达到3.5万人以上,中职在校生稳定在1.5万人)。每年开展各级各类培训5万人次以上,累计向社会输出技能型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7万人,建成重庆职业技术教育区域性中心和武陵山职业技术教育高地。

三、加强职业技术教育基础能力建设

优化职教园区空间布局。按照科学定位、一次规划、合理布局、分步实施的原则,加快推进舟白职教园区建设。控制预留园区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用地,保障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用地需求,使园区职教用地相对连片集中。加强职教园区道路交通、师生居住环境、商业设施及文化体育配套相关公共服务等基础设施建设,形成城市功能完善、配套设施和各种功能齐全的职教园区。加快推进区职教中心迁建工程,及早解决重庆旅游职业学院和黔江区民族职业教育中心合址办学问题。

加强实训基地建设。按照统筹规划、合理布局、示范引领、校为基础、校企共建的原则,打造区域性公共实训基地,吸引周边区县职业学校、企业、行业到我区进行实训实作、技能培训、技能鉴定,提升我区职业技术教育区域性中心的影响力和辐射力。到2016年,建成市级区域性公共实训基地1个,重点专业实训基地6个,校企共建校内实训基地5个,校外实训基地50个。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优化师资队伍结构,按照市上编制标准配足配强职教师资。完善师资队伍管理,推行“编制到校、经费包干、公开招聘、动态管理”的编制管理模式,制定扩大职业技术院校招聘教师自主权、鼓励招聘企业高技能人才担任专业教师和实习实训指导教师的政策,完善符合职业技术教育特点的教师职称评聘办法。创新师资培养培训机制,实施职业技术教育师资全员培训计划,培养一批在教育教学改革中发展引领示范作用的骨干教师和专业带头人。逐步提高职教师资待遇。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多渠道培养和引进“双师型”教师。到2016年,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双师型”教师占专业课教师比例达到75%以上,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双师型”教师占专业课教师比例达到80%以上。

四、提升职业技术教育教学质量

优化专业结构。面向市场,科学调整专业结构,特别要紧密结合我区支柱产业和市区重点产业,优先发展信息技术、电工电子、汽修、机械等类别专业,积极发展经贸、建筑、旅游、学前教育等相关专业,加强现代农业、畜牧等涉农专业建设。依托重庆旅游职业学院、重庆经贸职业学院和黔江区民族职业教育中心,高水平打造旅游类、建筑类和民族艺术类专业建设,开设民俗生态旅游、民族歌舞、民族服装设计与制造等特色专业。制定重点专业技能人才培养标准,建立中、高职有机衔接、融合贯通的专业体系,建设职业技术院校重点专业12个,实现重点专业对重点产业的全覆盖。

加强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突出诚信、敬业、乐业,培养德技双馨、身心双健的技能人才和符合社会要求、市场需求的高素质劳动者。加强职业技术院校校园文化建设,把德育课程融入企业和社会,建设德育示范学校,选聘劳动模范、专业技术人员担任职业技术院校德育辅导员。

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坚持需求导向、学生中心、能力本位、学做合一理念,以行业、企业的实际需求和市场变化为基本依据,遵照技能型人才成长规律组织教育教学,构建适合职业技术院校学生的课程及课程内容体系,有针对性的开设专业技能课。积极推行“情景教学”、“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等教学模式。建设融“教、学、做”为一体的教学场所,加强实践教学,确保实践教学比重达到总学分(学时)的50%以上。建设现代化技能教室、实训教室和职场化教学环境,推行仿真实训、模拟、案例等教学方法,落实学生技能实训和企业实习环节,强化实践性教学和动手能力培养培训。深入开展职业技术教育教学科研工作,积极申报市级、国家级重点科研课题,提升教师教育教学科研能力。

构建技能人才成长“立交桥”。完善从初级工到高级技师纵向贯通的技能人才培养链条,打通中职、高职、应用型本科、专业学位研究生相衔接的职业技术教育通道。鼓励职业技术院校通过单独招生、选优推荐、“五年一贯制”等形式,力争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毕业生接受高等职业教育的比例达到30%左右。扩大普通本科院校应用技术专业和专升本招生规模,力争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毕业生接受应用技术本科教育的比例提高到15%左右。

创新质量评价标准。树立坚持学生德育为先、能力为本、可持续发展的人才质量观和学校特色发展的质量观。由注重办学规模、办学条件向更加注重学校内涵发展、人才培养质量转变。把职业道德和素养、市场需求、就业率及质量、双证获取率及质量、专业对口率、企业满意度、家长满意度、学生满意度等作为评价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标准。构建质量检测评价体系,建立健全以职业技术院校为基础,行业企业深度参与的职业技术教育质量检测体系和学校内部质量保障制度,开展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和专业建设水平评估,不断改进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水平。

五、推进产教结合和多元办学

深化校企合作。建立“产教对接”和“二元双制”校企合作模式,实现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充分调动和发挥行业企业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的积极性,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和行业组织利用其在资源、技术、信息等方面的优势,举办职业技术教育和进行专业培训。依托正阳工业园区,深化“园校互动”办学模式改革,推行“校中厂”、“厂中校”校企合作模式,实现校长与厂长、学校与工厂、教室与车间、教师与师傅、学生与学徒、理论与实践、作品与产品、招生与招工、育人与增效的深度融合。建立园区企业人力资源保障机制。联合武陵山片区职业技术院校、企业、行业组建武陵山职业技术教育集团,实现集团内校际之间、校企之间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利益共沾的“大职教模式”。

大力发展民办教育。积极支持民办职业技术学校发展,鼓励其扩大招生规模,提高办学质量和水平。落实民办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的土地、建设、财税等优惠政策。民办职业技术学校在招生就业、学生待遇、实训基地建设、学生资助政策、教师职称评聘等方面,与公办学校享有同等权利。

六、构建面向全体劳动者的终身职业培训体系

全面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强化职业技能培训在终身教育和促进就业创业中的地位和作用,大力实施劳动者就业技能培训工程、温暖工程和雨露计划等。区人力社保局、区财政局会同培训项目主管部门统筹管理,统一培训计划、培训标准、培训机构、培训考核。坚持渠道不乱、用途不变、各司其职,加强对各类职业技能培训补贴资金的统筹管理。建立全区职业技能培训信息管理平台,推行政府补助培训实名制管理。完善以职业技术学校、企业和各类培训机构为载体的职业技能培训体系,整合资源建立就业创业暨农民工培训基地。加强乡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建设,全方位、多渠道开展实用技术培训,鼓励企业、学校对生猪、蚕桑、猕猴桃等新兴产业进行业务培训和技术指导。

大力推进职业技能鉴定。充分发挥职业技能鉴定在技能人才培养中的评价和引导作用。职业技术院校推行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双证书”制度。完善行业企业、学校、主管部门三类职业技能鉴定工作体系。依托公共实训基地,加强对高技能人才的评价考核。建立与职业培训补贴相配套的鉴定补贴机制,完善对大中专毕业生、城镇失业人员、农民工和退役士兵(士官)的职业技能鉴定补贴制度,调整补贴方式,扩大职业工种补贴范围。

七、提高职业技术教育科学管理和服务水平

加强统筹管理。统一职业技术教育发展规划、招生平台、政策支持、人才培养评价标准、就业指导。规范职业技术学校和培训机构设置标准,严格准入和审批程序。完善办学质量评价体系,严格执行规定学制和培养标准,加强办学过程管理和质量监测。建立职业技术院校专业设置和培训项目公告制度,加强办学水平评估,完善学校退出和专业动态调整机制。健全顶岗实习管理制度,维护学生的合法权益。

规范办学行为。职业技术院校严格按照市上有关规定和要求开展招生计划编制、信息发布、宣传发动、志愿填报、新生录取和学籍注册等工作。完善统一、开放、公平和有序的招生平台,支持职业技术院校规模发展。加大对各类违规行为的查处力度。加强学籍的规范化、信息化和动态化管理,严肃查处学籍注册造假、套取资助资金等违法行为。

完善服务平台。建立与周边区县互利互惠的招生机制,扩大职业技术院校生源范围。建设职业技术教育综合信息管理系统,加强对学生、教师队伍、条件装备、教学实训、就业服务、资助发放等信息管理。依托并整合现有资源,加强职业技术教育和培训研究。充分发挥各级就业部门和行业主管部门的作用,搭建职业技术院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和服务平台。落实好农村籍转户进城毕业生与城市居民在就业、社保、住房、教育、医疗等方面享有同等待遇的相关政策。

八、完善职业技术教育投入保障机制

加大财政投入。区政府调整财政支出结构,财政教育经费增量重点向职业技术教育倾斜,并做到逐年增加。各类产业扶持发展资金或基金按一定比例安排用于职业技术教育。教育费附加安排用于职业技术教育比例不低于30%,落实农村科学技术开发、技术推广经费的15%—20%用于农村职业技术教育的规定。按规定拨付职业技术院校生均经费和生均公用经费,到2013年,高等职业技术学校生均财政拨款标准平均不低于6000元,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生均财政公用经费拨款标准平均不低于1000元,并逐步增长。

完善资助政策。坚持实施学生资助惠民工程,全面落实各级各类资助政策。公办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一、二、三年级学生给予免学费资助。民办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学生参照同类公办学校学生免学费补助标准给予资助。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全日制正式学籍一、二年级在校涉农专业学生和非涉农专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给予生活费资助。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一、二年级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给予住宿费资助。对区内的职业院校一、二年级的中职贫困学生实行生活费资助。

引导社会投入。以财政、税收、信贷、担保等多种手段,引导社会资本投入职业技术教育。鼓励职业技术院校适度利用市场资源实施非经营性教学设施设备项目。鼓励用人单位购买职业技术教育培训成果,探索建立用人单位适度补偿教育成本机制。行业企业及社会各界对职业技术教育提供资助和捐赠,按规定享受税收优惠政策。对职业技术院校开展合作办学、校企合作经营收入、实训基地建设等减免地方税费。企业按照职工工资总额的1.5%足额提取教育培训经费,其中60%用于一线职工的教育和培训。完善职业技术教育收费政策,部分专业可视市场需求调整收费标准。

九、加强对职业技术教育工作的领导

建立职业技术教育联席会议制度。成立黔江区职业技术教育发展领导小组,统筹规划、综合协调、宏观管理全区职业技术教育发展。建立职业技术教育联席会议制度,研究解决改革发展中的重大问题。联席会议由区政府常务副区长为第一召集人,分管副区长为召集人,有关部门参与,联席会议办公室设在教育行政部门。区教育行政部门负责职业技术教育工作的统筹规划、合理布局、综合协调、宏观管理。区人力社保局负责技工学校及职业技术培训机构的规划、审批及管理。在区人力社保局设立职业技术培训统筹办公室,加强职业培训统筹管理。编制、发展改革、财税、金融、产业发展、国土房管、城乡建设、规划等部门各司其职,负责职业技术教育和培训相关工作。建立职业技术教育管理体制动态适应和调整机制。

加强对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的督查考核。把职业技术教育纳入全区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促进职业技术教育与普通教育协调发展。把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作为区级部门、街道办事处、镇乡党委政府主要领导工作目标考核的重要内容。进一步建立健全职业技术教育有关评估制度,加大对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的统筹和督导力度。进一步加强职业技术教育理论研究和政策研究,充分发挥社会团体和中介服务机构的作用,为职业技术教育宏观决策和职业技术学校改革与发展服务。

营造支持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的良好氛围。加大职业技术教育宣传力度,积极鼓励学生到区内职业技术学校就读,引导全社会树立劳动光荣、技能成才和行行出状元的观念。采取技能补贴、技能津贴、技能奖励等措施,提高技能人才待遇。支持企业对取得高级工和技师、高级技师及相应职业资格证书的高技能人才,在政策上分别与大专和本科学历人员同等对待。对在聘的技师和高级技师,鼓励企业在工资、带薪学习、培训、休假、出国进修等方面分别给予工程师及高级工程师同等待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