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日报报道我校“培育乡土人才 助力乡村振兴”

浏览次数:163次    发布时间:2022-04-10



重庆市黔江区民族职业教育中心:

培育乡土人才 助力乡村振兴

光明日报2022-04-07

作者:白红霞 刘德友 龚利莎


image.png


重庆市黔江区民族职业教育中心(以下简称“学校”)地处武陵山区腹地,该地区是红色革命老区,也是少数民族聚集区。三十年来,学校以高质量职教服务为地方经济赋能,在助力乡村振兴战略中,以国家级改革发展示范校建设为契机,跟踪培育特困人员、优秀返乡校友、本土成功创业人员,培养了一批乡村本土创业人才。

乡土人才“聚”起来 目标定位是前提

学校紧密对接黔江及武陵山区经济社会发展,立足黔江,辐射武陵山地区,综合分析了社会、地方产业、民众对乡土人才的需求,制定了新型职业农民、乡村致富带头人和乡镇干部领路人三类乡土人才的培育目标,设立了三类人才的培育标准。根据培育标准,联动政、校、企等多方培育主体,培养了6750名服务于乡村的本土人才,其中889人成功创业,有效推动武陵山区乡村旅游业、种植业、养殖业、餐饮业、制造业等产业发展,并带动就业33560人,脱贫88034人,以聚焦效应实现了“职教一人,脱贫一家”。

乡土人才“立”起来 课程结构有保障

黔江区民族职业教育中心组织电子商务、旅游、服装三个专业共计92名学生前往5A级景区濯水古镇,通过进行实用技能和创新创业的实训试岗,让学生在真实的工作环境里边做边学。
“除了这样的课堂和课程内容,我们还有室内课堂、空中课堂可以用来提升基础素养和管理技能,经过一年系统学习,我现在确定了毕业后从事乡村直播事业的职业发展规划。”来自电子商务专业的同学说。
学校经过十多年探索实践“四位一体”课程体系,助推了乡土人才“爱乡村”“懂技术”“能创业”“会管理”培育理念的落地,帮助乡土人才在本土能留下、留得下、流得动、留得住。

乡土人才“香”起来 全程服务是关键

荣获2019年全国脱贫攻坚奋进奖的黔江区胜利村村民王贞六,是该校2015年中蜂养殖培训班2期学员。训前,学校充分调研,分析王贞六养蜂失败的原因;训中,他在学校双创基地学习实践并再次开启创业;训后,他运用学校建设的网络资源,在“土专家”、优秀教师上门指导下,完全掌握了中蜂养殖技术,有效扩宽了蜂蜜销售渠道。2017年,他的收入突破20万元并成立了中蜂养殖股份合作社,帮助25户建档立卡贫困户脱了贫。现在他从学员变身“土专家”,成为黔江职教中心乡村振兴学院师资库中成员。
对于学校未来发展,黔江区民族职业教育中心党委书记、校长白红霞说:“重庆市黔江区民族职业教育中心将继续深耕地域文化、民族文化、职教文化,在深入研究与实践中继续总结经验,坚持培养目标对接社会需求,坚持专业建设对接产业发展,坚持培养层次对接民众需求,持续深入实践乡土人才培育模式,在乡村振兴战略中贡献职教力量。”       

(白红霞 刘德友 龚利莎)



光明日报链接:    重庆市黔江区民族职业教育中心:培育乡土人才 助力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