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黔江区民族职业教育中心 2019年质量年度报告

浏览次数:177次    发布时间:2020-03-31

1.学校情况

1.1学校概况 

重庆市黔江区民族职业教育中心是黔江区人民政府主办的一所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武陵山职教集团牵头单位,武陵山民族文化传承基地,重庆市高水平中等职业学校项目建设学校。开设有计算机网络技术、汽车运用与维修、电子技术、学前教育、民族旅游、建筑工程施工等15个专业,有各类实习实训室(车间)170余间,配置了5000余万元的设施设备。学校占地250余亩,有教职工600余人,在籍学生9000余人。学校办学理念创新,设施设备齐全,管理依法规范,育人质量高,就业渠道畅通,核心竞争力强。学校是黔江区名学校、重庆市文明单位、重庆市教育系统先进集体、重庆市绿色学校、重庆市德育工作先进集体、重庆市依法治校示范校、全国职业教育管理创新学校、中德(重庆)汽车职业资格培训与认证中心联盟单位。

微信图片_20200331130014.jpg

          学校党委书记、校长刘必昌进行重庆市高水平中等职业学校项目答辩

1.2学生情况

本年度招生3395人,比上年度增加188人;注册在籍学生9029人,比上年度增加499人;毕业学生2631人,比上学年增加425人;学生巩固率92%,比上年增长1.6%;短期培训2045人次;学生毕业率82.84%。学生人数分布情况如下:

微信图片_20200331130406.jpg

1.3教师队伍

我校现有教职工583人,其中在编教职工385人,外聘教职工198人,在编专任教师355人,外聘专任教师28人,生师比为21.44:1;“双师型”教师162人,“双师型”教师比为69.23%;本科学历331人,专任教师本科以上学历比例为93.24%;专任教师硕士及以上学历10人,专任教师硕士及以上学历比例2.82%;专任教师高级职称教师59人,占比10.12%。

1.4设施设备

2018年,学校新增价值269万元的教学仪器设备,设备总值3774万元,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为:5896元∕人;新增实训工位 240个,共有实训工位4787个,生均实训实习工位数为 0.74 个。图书馆新增图书1320册,累计纸质图书4.2141万册;生均纸质图书6.4册。

2.学生发展

2.1学生素质

学校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有计划进行爱国主义、职业生涯发展、心理健康、安全、环境、礼仪、诚信等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利用春节、清明、端午、中秋、重阳等传统节假日期间,大力开展我们的节日活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利用清明、七一、国庆、国家公祭日、升旗仪式、新生入学军训,大力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发扬民族精神,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文化课方面:参加2019年中职学校公共基础课程《英语》教学质量抽测,及格率为28.3%,超过全市平均及格率。 

专业技能方面:1、职业技能鉴定,877人参加技能鉴定,795人通过技能鉴定获得技能证书,技能鉴定通过率达91%;2、专业技能,2019年春季学期电子技术应用专业参加全市抽考,平均及格率67.3%,超过全市平均水平。

体质监测方面:9029名学生参加了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其中7337人合格,体质监测合格率及格率81.2%。

2.2在校体验

在全校范围内利用问卷星发布了调查“在校生满意度”调查问卷,共3122人次参与填写,理论学习满意度94.1%、专业学习满意度94.8%、实习实训满意度94.9%、校园文化与社团活动满意度94.3%、生活满意度91.8%、校园安全满意度95%。学校关心在校学生生活质量,全力打造良好的校园环境,最大程度满足学生在校学习生活的各方面需求。学校领导经常巡检食品生产的各个环节,确保饮食卫生,提高菜品质量。通过增加菜品种类,满足学生不同需求。购置大量餐具,省掉学生自带餐具的麻烦。定期或不定期检查超市食品,杜绝临期或过期食品上架,未收到一次学生投诉。学校结合校园文化建设,积极制定各类社团活动方案,组织开展校园大舞台、兴趣小组等各类社团活动,学生积极参与。学校高度重视学生安全工作,全面落实安全稳定工作责任,多措施保障校园安全,全年没有发生一起安全稳定责任事故。我校优质的就业资源及细致周到的就业服务,受到学生及学生家长的一致好评。招就科对毕业升学、安置就业、自主就业这三种类型毕业生中开展的毕业生对学校满意度回访调查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满意度达98%。

2.3资助情况

2.3.1免学费和助学金落实情况

学费减免情况:2018年秋季学期申报8870人,减免学费 8870 人,收到财政拔款 887万元;2019年春季学期申报8551人,减免学费8551人,收到财政拔款855.1万元。

住宿费减免情况:2018年秋季学期补助住宿费3548人,收到财政拔款88.7万元,发放住宿费88.7万元;2019年春季学期补助住宿费 2317人,收到财政拔款 57.925万元,发放住宿费57.925万元。

国家助学金减免情况:2018年秋季学期享受国家助学金 20507人次,发放助学金655.64万元;2019年春季学期享受国家助学金 28841人次,发放助学金 626.88万元。

学校减免情况:2018年秋季学期特困学生生活补助308人次,发放金额 11.298万元。

2.3.2资助工作开展情况

学校成立有专门的资助管理办公室,并严格执行上级文件精神,制定出台了《学生免学费、住宿费管理制度》《国家助学金管理制度》等制度。严格按照规定程序确定受助学生,并统一给予符合条件的学生办理银行卡。并且以班级为单位,分年度、分班级、分门别类建立专门的档案,指定专人负责管理,确保受助学生档案管理规范有序。

每月按时指纹考勤,并及时上报区资助管理中心,区资管中心根据指纹考勤人数向区财政申报助学金、学费、住宿费。学生在校学习两个月以上并有指纹考勤可减免当学期学费,因病因事请假学生以假条为依据,手指脱皮以学生到资助办验证为实,教学实践和实习学生以企业提供名单为准,艺术类学生不享受国家减免学费政策,经区资助管理中心和区财政相关人员到校现场核定人数后予以拔付。国家助学金由区财政直接发放到学生银行卡,住宿费补助由学校统一发放给学生,学费用于学校日常运转和发展开支。资助资金管理规范,专款专用,帐目清楚。

2.4就业质量

学校2019年共有毕业生2629人,其中直接就业学生1318人(就业班人数+升学班未参加高考学生人数+申请自主实习人数),“3+2”(222人)、“3+4”(8人)、五年制(67人),参加高考升学录取人数1014人,就业率99.69 %,对口就业率95.92%。升学录取学生人数1311人,其中本科上线290人。升入高等教育学生人数占总毕业生人数49.87%,比上一年度高出12.57%。学校对2019年680名毕业学生进行了抽样回访,全面了解了毕业学生在企业就业情况和发展情况,学生就业稳定率93%,满意度96%,晋薪人数550人,晋级晋职人数20人。

学校专业就业率、对口就业率、初次就业起薪等数据如下表:

微信图片_20200331130406.jpg

2.5职业发展

学校狠抓创新创业教育,开设有创新创业课程,组织开展了校级创新创业大赛。积极参加创新创业大赛,余丽娟、何方孟、撖韶峰等六位老师指导学生参加重庆市第二届“渝创渝新”中华职业教育创新创业大赛分别荣获一、二、三等奖,组织学生参加青少年STEAM科创大赛获一等奖1项和二等奖1项,组织学生参加第三十四届重庆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获二等奖1项和三等奖三项。对于即将毕业的学生都要进行针对性的实习就业指导,并结合高年级学生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讲解,让学生在出校门以前充分认识和了解工厂管理,很好地解决了学生思想问题。在学习能力、岗位适应能力方面,我校学生一直居同类学校前列,就业稳定率始终保持在85%以上,深受用人单位好评。

3.质量保障措施

3.1专业动态调整

微信图片_20200331130714.jpg

 3.2教育教学改革

(1)严格按照教育部印发的教学大纲(课程标准)规定、《重庆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加强中等职业学校公共基础课程教学管理的意见》(渝教职成﹝2016﹞6号)文件要求,对我校公共基础课程教学计划进行了修定,开齐、开足、开好德育、语文、数学、英语、历史、体育与健康、艺术、计算机应用基础等公共基础必修课程,并纳入每学期期末统考,同时开设了环境教育、安全教育、传统文化、创新创业教育等公共选修课程;

(2)2018学年先后组织了新教师教学基本技能培训、教师信息化大赛专题培训,伍朝艳、田忭卉、彭华娅三位组建的服装专业团队代表重庆市参加2018年全国职业院校教师教学能力大赛决赛,荣获全国一等奖。遴选服装、机械、学前教育等10个教学团队,参加2019年重庆市教师教学能力大赛,荣获市级一等奖5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3项。

(3)校内实训基地占地总面积15000余平方米,拥有6443台实训教学设备,共有实训工位4787个实训工位,设备总值3774余万元,共有电子技术应用、数控技术应用、学前教育等13个校内实训基地。根据《重庆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的要求,重新修订了校内外实训基地中长期建设规划和实训基地管理办法。从而保证学生的实践教学、综合实训、技能培训及职业资格考证工作提供了重要的保障,起草了新校区实训基地建设规划。

(4)学校工会、政工科、专业部等多部门协同开开展了教师教学能力大赛、微课设计大赛活动,收集整理了优质竞赛教学资源(教学设计、课件、教学视频),纳入学校教学资源库。

(5)学校公共基础课程均使用国家规划教材,专业课教材选用国家规划教材、创新教材、行业教材、校企合作开发教材和校本开发教材。

(6)学校积极推进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数字媒体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积极推进高水平中职学校项目建设、3个高水平专业建设项目和虚拟仿真实训室建设项目,争取市级财政资金600余万元,学校办学条件不断改善。

(7)依托重庆中新示范项目合作平台、重庆中泰职教联盟、中德诺浩(北京)教育投资股份有限公司、江苏苏中江人力资源管理有限公司等平台资源优势,在培训、校企(校)合作、课程置换、远程教育、国际职业资格认证体系引入、工坊共建等领域大力开展国际交流合作。目前,与中德诺浩(北京)教育投资股份有限公司联合开办的中德诺浩班(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已招生28名,与江苏苏中江人力资源管理有限公司联合开办的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已招生143名,与中泰职教联盟签订合作备忘录。

3.3教师培养培训情况

按照重庆市机构编制委员会关于印发《重庆市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教职工编制标准及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渝编〔2012〕53号)文件第六条规定“学生6000人以上的,教职工与学生比为1:18”,我校教职工编制应为473名,区编委现给我校可使用编制为395名,我校现有在编教职工385 名,剩余编制10名。

近一年来,我校组织教师参加国培7人、市级培训55人,区级培训55人,校本培训3160余人次,邀请了7位专家到校围绕科技创新、教学设计、高水平中等职业学校项目建设、微课竞赛、党风廉政教育等方面内容开展了教职工集中培训,进一步提升了全校教职工的综合素质和教育教学能力,助推了学校内涵发展;教师参加各级各类竞赛喜获佳绩。特别是伍朝艳、田忭卉、彭华娅三位组建的服装专业团队代表重庆市参加2018年全国职业院校教师教学能力大赛决赛,荣获全国一等奖,范莉、彭佳丽两位教师参加“重大出版社杯”体育与健康说课比赛,分获一等奖和二等奖; 龚丽莎、杨璐嘉等教师参加2019年重庆市教师教学能力大赛,荣获市级一等奖5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3项;邓绪娜被市委教育工委表彰为优秀共产党员;白志平荣获重庆市2019年中小学校“最美教师”优秀案例奖;李嫦在黔江区第五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微型宣讲大赛中,荣获区“十佳宣讲员”称号。

微信图片_20200331130900.jpg

         学校参加2018年全国职业院校教师教学能力大赛决赛,荣获全国一等奖

3.4规范管理情况

3.4.1教学管理

学校不断规范教学常规管理,开学前科学制定教学工作计划及行事历,系统规划全学期的教学工作。常态化开展教学常规督查,开学初、期中、期末等关键时间节点开展教学专项督查。与合作院校积极开展校际合作座谈,不断规范贯通培养项目管理;统筹协调安排,不断规范贯通培养、高考班、学前教育班级月考、中期考试。

3.4.2学生管理

学校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制定有《重庆市黔江区民族职业教育中心学生管理制度》、《班级和班主任管理考核工作实施意见》、《班主任一日常规》等各种管理制度,强化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养成教育;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区为契机,以学生各类活动为抓手,以学生活动为切入点,创新德育工作,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3.4.3安全管理

学校高度重视安全工作,构建了公安局内保支队、辖区安监办、派出所、校园保安、护校队“五位一体”的安全管理体系,实施“三队联动”校园安全巡逻,在校园实行值周督查队、安保巡逻队、学生护校队“三队联动”安全巡逻。严格执行上级有关安全稳定工作的规定,按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失职追责”的要求,实行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负责,其他班子成员和所有教职员工履行“一岗双责”,全面落实安全工作责任,层层签订安全工作责任书,把安全稳定工作纳入各科室年度综合目标考核的重要内容。做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责任到人,措施到位,不留死角。强化人技物防,配齐配足安保人员,发挥好学生护校队的作用,完善相关设施设备。努力构建积极的预防体系,加强安全教育,提升师生安全稳定素质;增强问题意识,常态化开展安全隐患排查,建立隐患排查台账和整改销号制度;加强安全预见性和工作前瞻性,注重日常管理、过程管理、重要部位和重要时段的细节管理,确保校园安全和谐稳定,全年没有发生一起安全稳定责任事故。

3.4.4科研管理

学校制定了《课题管理办法》《教育科研管理条例》等制度,教科室负责科研管理与指导,为教师参加国家级、市级、区级和校级教育科研搭建平台,提升教师教育科研能力。本年度申报了市级重点规划课题1个,区级课题11个,4个区级课题,30个校级课题顺利结题,遴选了23篇论文参加各级各类征文比赛。学校对各级课题研究均配有相应研究经费,严格按照财经制度规范使用。学校确定每周三下午为教师教研活动时间。

3.4.5信息化管理

为了实现教育教学信息化及办公信息化,学校建立了管理信息系统——YNedut数字化校园平台。平台融合了教务管理系统、德育管理系统、学籍管理系统、人事管理系统、教学资源库、办公OA等二十三个子系统。实现了单点登录、统一账户。目前部分系统已投入使用,学校的教务管理、德育管理、人事管理、资产管理等已实现了信息化管理,教职工请假等协同办公也实现了无纸化,全校师生都建立了云盘,也能够在线浏览下载教学资源。

3.4.6后勤管理

严格执行教育、财政等部门要求,制订了《固定资产管理办法》、《物品采购管理办法》、《验收入库流程》等制度。规范采购、验收、管理、使用等各环节,严把采购关,确保原料质量。定期进行固定资产清查,做到账物相符。严格按照资产报废程序,处置费用按要求打入财政专户。通过制度的不断修正,管理思路不断革新,后勤管理水平大幅提高。

3.5德育工作情况

在严格按照教育部文件要求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职业道德与法律、哲学与人生、经济政治与社会四门德育课程的基础上,还增设了文明礼仪、心理健康和传统文化课程。学生参加2019年重庆市中等职业学校篮球联赛,荣获男子组冠军,代表重庆市参加首届省际职业学校篮球比赛获第四名;参加2019年重庆市中等职业学校软式棒垒球,荣获男、女组二等奖;参加2019年黔江区校园足球联赛,荣获高中女子组冠军,男子组亚军;参加2018年黔江区中小学生羽毛球联赛,荣获高中团体总分第一名;参加2019年黔江区中小学生艺术展演,荣获集体舞一等奖,合唱三等奖,我校承办了2018年黔江区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

3.6党建情况

学校党委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深学笃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切实落实党中央关于全面从严治党的重大决策部署,充分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将“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和支部主题党日活动有机融合起来,各支部规范开展支部主题党日活动72次,积极拓展活动内涵,创新活动形式,组织党员到赵世炎故居瞻仰革命先烈,前往小南海村开展村庄清洁行动夏季战役集中行动,与小南海村支部委员会一起开展 “粽情系端午帮扶暖人心”主题党日活动,走访慰问贫困帮扶户,送去节日祝福和慰问品。始终把思想政治建设摆在党建工作的首位,举办“加强学校党组织建设,筑牢校园意识形态屏障,切实做好师生思想政治工作”意识形态专题党课,增强抓好意识形态工作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成功召开党建专项区级课题开题会,11个党建专项区级课题立项批复,并先后被武陵都市报、重庆日报刊载报道,认真组织推广使用学习强国平台,做到党员干部全覆盖。召开“以案说纪、以案说法、以案说德、以案说责”警示教育大会,增强学校全体教职工依纪依法办事的自觉性,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切实将学校党风廉政警示教育引向深入。强化培训学习,组织六位支部书记参加第三期全国中小学校党组织书记网络培训示范班学习,组织了3名入党积极分子到党校参加了一期培训学习,有效提升理论水平。认真做好党员发展工作,全面开展和实施党员队伍建设“双培养”工作,从优秀教师中发展新党员4名,转正2名,培养入党积极分子2名,党员队伍达141人。表彰了1个先进基层党组织、28名优秀共产党员、6名优秀党务工作者,并向区委教育工委推荐上报了1个优秀基层党组织、2名优秀党员,1名优秀党务工作者,对6名贫困党员和老党员进行了慰问。加强党委对群团工作的领导。加强对共青团工作的领导,领导团委认真做好发展团员工作,积极开展“青春心向党•建功新时代”等主题团日活动,常态化开展志愿服务活动,不断提升学校内部活力,积极加强教职工团支部建设,引导青年教师爱岗敬业,献身教育,积极主动向党组织靠拢;积极开展各类工会活动,组织全校教职员工健康体检,关心慰问教职工,努力为教职工办实事,深入推行校务公开,主动将工会活动与学校各类专业竞赛活动有效结合起来,积极配合学校内涵发展。认真开展计划生育、统战等其他相关工作。

             学校举办党风廉政警示教育专题讲座

微信图片_20200331131018.jpg

4.校企合作

4.1校企合作开展情况和效果

学校制定了《校企合作管理办法》《校企合作实施方案》《校企合作考核细则》等,加强校企合作,努力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切实提高办学实力。主要采取订单培养模式、顶岗实习模式、跟岗实习模式、职工培训、职工深入企业学习等模式、校企合作开发课程、校企合作开发教材、专业部对接企业深度开展校企合作。共建立校外实训基地19个,顶岗实习岗位数1500个,教师企业实践岗位数30多个。与浙江吉利汽车有限公司开展订单班合作,与鼎冠动画有限公司、东星航空公司、明顾国际教育集团、中德诺浩(北京)教育投资公司等企业建立合作开发教学资源等项目。

4.2学生实习情况

学校成立了就业指导服务科,配置6名专职人员,开展实习就业指导服务管理工作。严格执行教育部、财政部五部委下发的教职成【2016】3号《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管理规定》和市教委2013年《关于加强中等职业学校实习指导教师管理工作的通知》等文件精神。学校制定出台了《学生顶岗实习管理办法》《学生跟踪服务管理制度》《学生到实习单位护送制度》《学生顶岗实习期间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实习指导教师管理办法》《就业科实习指导教师工资考核办法》《校企合作实施方案》等制度。

学校严格按照国家规定的学习阶段和时间节点安排学生校外实习和顶岗实习。在校学生就读一年以上,根据教学需要,安排到校外进行阶段性教学实践。学生在第三学年度进行顶岗实习。学校严格实行顶岗实习企业准入制度,并充分利用武陵山职教集团办学资源,积极采取校企合作、校校合作等方式,加强与世界500强企业、国内知名企业的联系与合作。坚持“走出去、请进来”,举办校园招聘会、双选会,为学生搭建了良好的实习就业平台。学校按规定为每名学生购买了覆盖实习全过程的实习责任保险,并与学生、家长签订实习安全责任协议。

学校对实习学生按每50~100名学生配备1名实习指导教师,护送学生到实习单位,进驻单位跟踪服务管理。就业指导服务科专职人员对实习单位实行联系负责制,不定期多形式跟踪管理。指导教师与学生同吃同住,主动配合实习单位,抓好学生安全和心理疏导,加强实习学生职业道德和法制教育。督促学生按时上班,定期收集实习学生在生产、交通、食宿、权利保障等方面的意见,及时沟通企业,维护学生权益。同时,加强与实习单位联系,掌握学生的工作情况和思想动态,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遇突发事件和重大问题及时向学校报告,并配合实习单位及时采取有力措施妥善解决。及时做好对实习学生的量化评定与记录,通过简报、电话告知、工作汇报等方式向学校和家长如实反映实习学生表现情况。实习结束,学校和实习单位对实习学生实行全面考核评价,完善实习鉴定表。学校对自主实习的学生,必须由学生申请、家长同意、学校批准,方可进行自主实习。实习结束后,学生提交实习鉴定表。实习鉴定表存入学生档案,作为学生能否毕业的重要依据。

4.3集团化办学情况

武陵山职业教育集团(以下简称“集团”),是由我校牵头,以渝东南、湘西、鄂西、黔东北等武陵山区的职业院校及相关行业企业为主体,本着协商自愿、优势互补、统筹兼顾、共同发展的原则,经国、市教育主管部门批准成立的跨省市的区域性职业教育集团。集团于2013年1月正式成立。集团实行理事会制,设理事会、常务理事会和秘书处等机构。通过建立区域整合,跨界协作的协作机制,搭建校际合作、校企合作、教育与产业互动等平台,跨界整合集团优质职教资源,创新职教集团新的办学模式,为推动武陵山区域经济发展提供技能人才支撑。 现有成员单位101个,职教师生10万余人。通过几年的发展,实现高端定位、错位发展,累计为武陵山地区培养技能人才10万余名,以项目为载体开展各类技术服务100余项,有效地推动了武陵山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集团内部实现了高效协同、长期合作,对外实现跨界整合、多元共建,有效突破了职教集团因为松散合作带来无法持续的困境,为其他职教集团运作体制机制创新提供了经验。2019年5月,根据《重庆市教育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开展示范性职业教育集团评选认定工作的通知》(渝教办函〔2018〕328号)要求,经学校申报,市教委组织评审、公示,武陵山职教集团被重庆市教育委员会认定为2018年重庆市中等职业教育示范性职业教育集团。

5.社会贡献

5.1技术技能人才培养

师生参加重庆市第十一届学生职业技能大赛共计获奖39项,一等奖7项,二等奖7项,三等奖15项。参加全国职业技能大赛获三等奖2项;参加第34届重庆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获二等奖1个,三等奖3个;学生参加黔江区2018年职业技能大赛获一等奖2个,二等奖2个,三等奖4个;2018-2019学年度共有877人通过技能鉴定获得技能证书。学校学生实习管理规范有序,没有安排学生从事危险作业,没有安排学生到有安全隐患的地方和营业性娱乐场所实习,实习岗位与所学专业面向的岗位群基本一致,做到了学生满意、家长满意、用人单位满意、社会满意。

QQ截图20200331131115.jpg

5.2社会服务

5.2.1服务贡献

2019学年度,先后开展了电工进网作业培训、电子商务培训、护工培训、黔江卷烟厂内训师培训、农村实用技术培训、濯水中学小导游培训、社区老年培训、雨露计划扶贫(汽修)培训等项目的培训和技术服务。培训区域涉及黔江、酉阳、秀山、彭水等区县。累计培训人次2045人,累计培训184天,累计培训1332课时,累计培训收入65万元。积极开展中短期培训为服务地方经济发展提供了实用人才保障,为乡村振兴战略目标添砖加瓦,为具体实施和落实“老有所为行动计划”指明了方向。

5.2.2文化传承

依托我校武陵山民族文化艺术研究中心和民族艺术团,致力于传承和弘扬民族文化,打造武陵山民族文化传承基地,将民族文化传承与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与文化交流相结合、与高水平建设项目相结合、与提高人才质量相结合,始终坚持做到“六个突出”,即学校管理突出民族精神,人才培养突出民族特色,专业教学突出民族文化,校园活动突出民族传统,师生关系突出民族和谐、学校建设突出民族风格。持续开展“六个一”活动,即,会唱一首经典民歌,会跳一支民族舞蹈,会说一门民族语言,会奏一件民族乐器,会做一种民族工艺,会一项民族体育运动;常态化开展校园大舞台(各专业部轮流承办,评选出月冠军、年度冠军)、校园合唱团、校园好声音、土家摆手舞比赛,并将土家摆手舞改编成土家摆手操;将迎新晚会作为学校师生文化艺术活动盛宴,自己录制贺岁片,师生同台演出,多角度多层次来展现职教特色,现场直播线上观众达30万人之多。这些活动的开展有力的推进了民族文化进校园,丰富了校园文化内涵,凸现了浓厚的民族文化艺术特色。

5.3对口支援

5.3.1东西部对口帮扶

2018年,根据山东省和重庆市确定的结对协作关系,按照日照市教育局和黔江区教委的工作安排,我校与山东日照市机电工程学校开展结对帮扶合作,2018年秋季学期,山东日照市机电工程学校选派了旅游专业教师刘丽到校任教二个月,我校选派了一名管理干部刘江华到山东日照机电工程学校挂职学习一个月,通过教师交流学习,提高我校师资水平。

5.3.2校际帮扶

为进一推动高水平中职学校项目建设,提升学校办学水平,增强校际间的交流与合作,奔着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原则,我校与秀山职教中心开展校际帮扶工作,就专业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教学科研、招生就业、班级管理、中短期培训等六个方面进行了深入交流,达成了帮扶协议。

5.3.3精准扶贫

学校派2名教师担任帮扶小南海镇小南海村驻村工作队员,全力支持开展扶贫工作。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多次赴帮扶村贫困户开展调研工作。进一步扎实执行贫困户结对帮扶制度,每月中层以上管理人员走访慰问帮扶贫困户1次以上,积极开展产业引导,指导贫困户因地制宜发展产业,力所能及解决帮扶户的困难。出资3万余元购买了床上用品为小南海村、双岩村贫困户每户送去节日慰问,筹集资金10万元对小南海村进行了产业扶持。积极开展“粽情系端午帮扶暖人心”主题活动,表达节日的问候与祝福,宣传国家帮扶政策。积极开展村庄清洁行动,号召大家养成良好文明习惯,注重环境卫生,提高生活质量,共同营造庭院整洁、环境优美、生态宜居的生活环境。

6.举办者履责

6.1经费

黔江区委政府2018年9月至2019年8月,对我校生均公用经费按照1500元标准按时拨付到位,对于配套的学生免学费,区财政按照每生每年2000元标准按时拨付到位,以及按全校学生55%的比例拨付学生住宿费;上级下达的政策性经费落实情况好;拨付200余万元,用于修缮教学楼、师生食堂、学生宿舍楼等;在助学金方面,除了国家对贫困学生按每生每年2000元(享受两年)、建卡贫困户每生每年3000元(享受两年)标准补助外,黔江区还对黔江籍学生按每生每年500元(享受两年)标准予以补助。

6.2政策措施

黔江区委、区政府严格按照建设渝东南教育中心和重庆市区域性职业教育中心的要求,高度重视职业教育,充分给予学校办学自主权,严格落实教师编制,根据学校需求,给予公招和遴选名额,在学校基础设施建设,办学条件改善等方面,都给予了极大保障,拨付资金用于学校新校区建设,并制定出台了《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的意见》一系列提升职业教育发展水平的政策和制度,为学校发展提供了保障条件。

7.特色创新

案例1:非遗传承进校园让文化遗产“活”起来

学校高度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因地制宜打造非遗特色。结合黔江本土民间工艺和学校专业实际,将“石鸡坨土陶、西兰卡普、蜀绣”3项非遗技艺纳入校园传承。选派5名教师参加了民间技艺专项技能培训,学生100余人在校外实训基地磨练技艺,学校服装专业开设西兰卡普课程,聘请石鸡坨土陶、蜀绣、西兰卡普传承专家到校进班授课,积极与文旅委等部门广泛开展非遗文化活动,促进了文旅融合,培养非遗传承人才1000余人,学生成为非遗文化的传承人和保护人。学校还通过设立武陵山民族文化艺术研究中心,探索了非遗文化在职业学校校园传承的有效性和现实路径。非遗传承常态化活跃校园,让文化遗产“活”起来。

微信图片_20200331131811.jpg

               民族工艺—西兰卡普手工织锦制作

案例2:特色产业精准扶贫让村民腰包“鼓”起来   

学校对口帮扶小南海村,积极开展特色产业精准扶贫。投入100万余元用于小南海村发展特色产业,增强造血功能,加快了贫困户脱贫致富步伐。学校利用职教资源优势,开展种养植实用技术培训,提升贫困户技术技能水平。村民罗吉林参加特色养殖培训后,把自己家里的田地整理出来办起了牛蛙养殖业,每年产量达500公斤以上,年收入增加近10万元。在他的带动下,小南海村在脱贫攻坚中,不等不靠,把大量的闲置土地流转出来,学校因地制宜指导贫困户发展特色产业,种植油茶200亩、吊瓜子30亩、药材100亩,带领本村村民务工,既增加务工收入,又帮小南海村实现了产业发展壮大,让村民腰包“鼓”起来。

微信图片_20200331131932.jpg

             小南海村吊瓜子基地

8.主要问题和改进措施

8.1主要问题

目前在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人才培养对接区域产业优势不明显;校企合作深度不够。

8.2原因及改进措施

黔江区地处渝东南区域中心城市,正全力实施“工业强区、旅游大区、城市靓区”三大建设,然而人才培养的专业性和区域经济发展的对接优势还不明显,目前没有开设涉农专业,主要是因为区域大规模的农产品加工和农业服务体系还未形成,小作坊式的产业形态降低了行业本身的吸引力。今后将立足区域经济发展,有针对性地进行生态农业和旅游人才的培养,以高水平中职学校建设为契机,旅游专业群建设为抓手,结合农村电子商务,紧紧围绕黔江“旅游大区”战略,认真实践职业教育的“五个对接”,以服务地方经济为抓手,加强校企深度融合,积极探索园校互动,努力提升“双师素质”,强化专业建设,有效为区域经济提供人才保障。

 

 

                                                                      重庆市黔江区民族职业教育中心

                                                                               2019年11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