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黔江区民族职业教育中心2018年质量年度报告

浏览次数:158次    发布时间:2019-06-19

1.学校情况

1.1学校概况 

重庆市黔江区民族职业教育中心是黔江区人民政府主办的一所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武陵山职教集团牵头单位,武陵山民族文化传承基地。开设有计算机网络技术、汽车运用与维修、电子技术、学前教育、民族旅游、建筑工程施工等13个专业,有各类实习实训室(车间)170余间,配置了5000余万元的设施设备。学校占地250余亩,有教职工600余人,在籍学生8000余人。学校办学理念创新,设施设备齐全,管理依法规范,育人质量高,就业渠道畅通,核心竞争力强。学校是黔江区名学校、重庆市文明单位、重庆市教育系统先进集体、重庆市绿色学校、重庆市德育工作先进集体、重庆市依法治校示范校、全国职业教育管理创新学校、中德(重庆)汽车职业资格培训与认证中心联盟单位。

1.2学生情况

本年度招生3538人,比上年度增加372人;注册在籍学生8530人,比上年度增加372人;毕业学生2206人,比上年减少251人;学生巩固率92%,比上年增长1.6%;短期培训2083人次;学生毕业率72.4%。学生人数分布情况如下:

1.3教师队伍

我校现有教职工621人,其中在编教职工399人,外聘教职工222人,在编专任教师372人,外聘专任教师55人,专任教师共计427人。生师比为18:1;“双师型”教师139人,“双师型”教师比为54.30%;本科学历385人,专任教师本科以上学历比例为90.16%;专任教师硕士及以上学历9人,专任教师硕士及以上学历比例2.11%;专任教师高级职称教师60人,占比14.05%。

1.4设施设备

2018年,学校新增价值365万元的教学仪器设备,教学仪器设备总值3601.2万元,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为:6599.2元;新增实训工位220个,共有实训工位2798个,生均实训实习工位数为0.48个。图书馆新增图书2763册,累计纸质图书11.97万册;生均纸质图书20.8册。

2.学生发展

2.1学生素质

学校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有计划进行爱国主义、职业生涯发展、心理健康、安全、环境、礼仪、诚信等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利用春节、清明、端午、中秋、重阳等传统节假日期间,大力开展我们的节日活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利用清明、七一、国庆、国家公祭日、升旗仪式、新生入学军训,大力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发扬民族精神,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文明风采大赛情况:2018年度在参加重庆市中等职业学校“语文社杯,文明风采”大赛中累计获奖52项,一等奖10项,二等奖17项,三等奖25项。参加第十三届全国中等职业学校“文明风采”竞赛7项,荣获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3项,优秀奖2项。指导学生参加重庆市人生规划大赛荣获三等奖。

文化课方面:2018年春季学期文化课平均合格率89.8%。

专业技能方面:1.职业技能鉴定,1610人参加技能鉴定,1565人通过技能鉴定获得技能证书,技能鉴定通过率达97.2%。2.专业技能,2018年春季学期专业技能课平均及格率91%;体质监测方面:9861名学生参加了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其中9162人合格,体质监测合格率达92.9%。

2.2在校体验

在全校范围内利用问卷形式发布了调查“在校生满意度”调查问卷,共3122人次参与填写,理论学习满意度94.1%、专业学习满意度94.8%、实习实训满意度94.9%、校园文化与社团活动满意度94.3%、生活满意度95%、校园安全满意度95%。学校关心学生在校生活质量,全力打造良好的校园环境,最大程度满足学生在校学习生活的各方面需求,新建洗衣房和晾衣棚,更好地为学生服务,学生生活满意度为90%。学校结合校园文化建设,积极制定各类社团活动方案,组织开展校园大舞台、兴趣小组等各类社团活动,学生积极参与,学校高度重视学生安全工作,全面落实安全稳定工作责任,多措施保障校园安全,全年没有发生一起安全稳定责任事故。

我校优质的就业资源及细致周到的就业服务,受到学生及学生家长的一致好评。就业科对安排在长三角、珠三角、重庆等地区的顶岗实习通过电话回访、实地走访等形式进行抽样调查,学生对学校满意度达96%。

2.3资助情况

2.3.1免学费和助学金落实情况

学费减免情况。2017年秋季学期申报8383人,减免学费8382人,收到财政拔款838.2万元;2018年春季学期申报7973人,减免学费7973人,收到财政拔款797.3万元。

住宿费减免情况。2017年秋季学期补助住宿费4097人,收到财政拔款102.425万元,发放住宿费102.425万元;2018年春季学期补助住宿费2769人,收到财政拔款69.225万元,发放住宿费69.225万元。

国家助学金减免情况。2017年秋季学期享受国家助学金20050人次,发放助学金644.84万元;2018年春季学期享受国家助学金28194人次,发放助学金502.1万元;

学校减免情况。2017年秋季学期特困学生生活补助2254人次,发放金额26.974万元。

2.3.2资助工作开展情况

学校成立有专门的资助管理办公室,并严格执行上级文件精神,制定出台了《学生免学费、住宿费管理制度》《国家助学金管理制度》等制度。严格按照规定程序确定受助学生,并统一给予符合条件的学生办理银行卡。并且以班级为单位,分年度、分班级、分门别类建立专门的档案,指定专人负责管理,确保受助学生档案管理规范有序。

每月按时指纹考勤,并及时上报区资助管理中心,区资管中心根据指纹考勤人数向区财政申报助学金、学费、住宿费。学生在校学习两个月以上并有指纹考勤可减免当学期学费,因病因事请假学生以假条为依据,手指脱皮以学生到资助办验证为实,教学实践和实习学生以企业提供名单为准,艺术类学生不享受国家减免学费政策,经区资助管理中心和区财政相关人员到校现场核定人数后予以拔付。国家助学金由区财政直接发放到学生银行卡,住宿费补助由学校统一发放给学生,学费用于学校日常运转和发展开支。资助资金管理规范,专款专用,帐目清楚。

2.4就业质量

学校2018年共有毕业生2206人,其中直接就业学生1266人,“3+2”、五年制毕业学生193人,订单班学生117人,就业率98.7%,对口就业率87.6%。升学录取学生630人,其中本科上线301人。升入高等教育学生人数占总毕业生人数37.3%,比上一年度高出5.6%。学校对2017年490名毕业学生进行了抽样回访,全面了解了毕业学生在企业就业情况和发展情况,学生就业稳定率92%,满意度98%,晋薪人数485人,晋级晋职人数120人。

学校分专业就业率、对口就业率、初次就业起薪等数据如下表:

2.5职业发展

学校狠抓创新创业教育,积极参加创新创业大赛,余丽娟、何方孟、撖韶峰等六位老师指导学生参加重庆市第二届“渝创渝新”中华职业教育创新创业大赛分别荣获一、二、三等奖,组织学生参加青少年STEAM科创大赛获二等奖1项和铜奖1项。对于即将毕业的学生都要进行针对性的实习就业指导,并结合高年级学生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讲解,让学生在出校门以前充分认识和了解工厂管理,很好地解决了学生思想问题。在学习能力、岗位适应能力方面,我校学生一直居同类学校前列,就业稳定率始终保持在85%以上,深受用人单位好评。

3.质量保障措施

3.1专业动态调整


3.2教育教学改革

(1)严格按照教育部印发的教学大纲(课程标准)规定、《重庆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加强中等职业学校公共基础课程教学管理的意见》(渝教职成﹝2016﹞6号)文件要求,对我校公共基础课程教学计划进行了修定,开齐、开足、开好德育、语文、数学、英语、历史、体育与健康、艺术、计算机应用基础等公共基础必修课程,并纳入每学期期末统考,同时开设了环境教育、安全教育、传统文化等公共选修课程;

(2)2018学年先后组织了新教师教学基本技能培训、教师信息化大赛专题培训,组织服装、机械、学前教育等10个教学团队参加重庆市信息化教学大赛,其中5个教学团队进入重庆市决赛,2个团队进入国赛,伍朝艳、田忭卉、彭华娅三位组建的服装专业团队参加2018年全国职业院校教师教学能力大赛决赛,荣获全国一等奖。

(3)校内实训基地占地总面积15000余平方米,拥有6443台实训教学设备,共有实训工位2798个,设备总值3600余万元,共有电子技术应用、数控技术应用、学前教育等13个校内实训基地。根据《重庆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的要求,制定了校内外实训基地中长期建设规划和实训基地管理办法。从而保证学生的实践教学、综合实训、技能培训及职业资格考证工作提供了重要的保障。

(4)为了加强实训教学管理,规范实训教学流程,提升实训教学质量,在实训教学过程严格要求并大胆地进行了改革和创新,特色与创新之处主要体现在:机制有创新、模式创新、合作创新等方式,学校并出台了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实施意见,制定了实训教学管理办法和专任教师教学工作考核办法,出台了黔江区民族职业教育中心实训教学质量评价和监控办法。开展创新“行动导向教学模式”改革,实施“三备、四填、五环”实训教学流程,以技能目标量化考核评定教学结果,以期末实操考试评价教师业绩,实训基地能满足学校师生职业资格鉴定、职业技能大赛的培训。

(5)学校不断优化、整合、改建和新建了旅游、学前教育、计算机、建筑等专业的实训室,对实训管理人员实施了“责任区域包产制”管理,为了加强实训基地运行管理,针对教师制定了“三备四填五环”实训教学流程,针对学生制定了“六要七不准”实训教学管理规定。

(6)学校工会、政工科、专业部等多部门协同开开展了以达标课研磨、优质课竞技、示范课展示为载体的“三课”活动,共打造了24堂优质课,竞赛相关教学资源(教学设计、课件、教学视频)均纳入学校教学资源库。

(7)学校公共基础课程均使用国家规划教材,专业课教材选用国家规划教材、创新教材、行业教材、校企合作开发教材和校本开发教材。

(8)学校积极推进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数字媒体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学校成功申报高水平中职学校项目建设、2个高水平专业建设项目和虚拟仿真实训室建设项目,争取市级财政资金500余万元,学校办学条件不断改善。

(9)与香港明顾国际教育集团有限公司在电子技术应用专业签订校企合作协议,,主要培养学生智能自动化技术、表面贴装技术(SMT技术)、主板维修技术、品管技术、学历教育一体化,设立校中厂建设项目;与中德诺浩(北京)教育投资股份有限公司洽谈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校企合作,拟在学校建立理实一体化实训室、人才培养方案、专业师资培训和资格认证等。

3.3教师培养培训情况

按照重庆市机构编制委员会关于印发《重庆市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教职工编制标准及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渝编〔2012〕53号)文件第六条规定“学生6000人以上的,教职工与学生比为1:18”,我校教职工编制应为463名。区编委现给我校可使用编制为395名,我校现有在编教职工399名,剩余编制0名。

     近一年来,我校组织教师参加国培5人,市培49人次,区级培训486人,校本培训3000余人次。邀请了7位专家到校围绕习近平总书记教育思想、党风廉政教育、信息化教学、班级管理、教学设计、安全应急等方面内容开展了为期2天的教职工暑期集中培训,进一步提升了全校教职工的教育教学能力。 组织了120余名教师到企业开展企业实践活动。推选了特级教师杨华安以及罗林、撖邵峰、何方孟、陈伟、余丽娟、冉丽涓6名优秀教师参加黔江区“最美工匠”评选,同时推选了撖邵峰参加重庆市“巴渝工匠”评选活动。教师参加各级各类竞赛喜获佳绩,特别是伍朝艳、田忭卉、彭华娅三名教师参加2018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荣获全国一等奖。

3.4规范管理情况

3.4.1教学管理

学校不断规范教学常规管理,开学前科学制定教学工作计划及行事历,系统规划全学期的教学工作。常态化开展教学常规督查,开学初、期中、期末等关键时间节点开展教学专项督查。与合作院校积极开展校际合作座谈,不断规范贯通培养项目管理;统筹协调安排,不断规范贯通培养、高考班、学前教育班级月考、中期考试。

3.4.2学生管理

学校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制定有《重庆市黔江区民族职业教育中心学生管理制度》、《班级和班主任管理考核工作实施意见》、《班主任一日常规》等各种管理制度,强化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养成教育;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区为契机,以学生各类活动为抓手,以学生活动为切入点,创新德育工作,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3.4.3安全管理

学校高度重视安全工作,构建了公安局内保支队、辖区安监办、派出所、校园保安、护校队“五位一体”的安全管理体系,实施“三队联动”校园安全巡逻,在校园实行值周督查队、安保巡逻队、学生护校队“三队联动”安全巡逻。严格执行上级有关安全稳定工作的规定,按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失职追责”的要求,实行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负责,其他班子成员和所有教职员工履行“一岗双责”,全面落实安全工作责任,层层签订安全工作责任书,把安全稳定工作纳入各科室年度综合目标考核的重要内容。做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责任到人,措施到位,不留死角。强化人技物防,配齐配足安保人员,发挥好学生护校队的作用,完善相关设施设备。努力构建积极的预防体系,加强安全教育,组织开展安全知识培训10余场次,提升师生安全稳定素质;增强问题意识,常态化开展安全隐患排查,建立隐患排查台账和整改销号制度;加强安全预见性和工作前瞻性,注重日常管理、过程管理、重要部位和重要时段的细节管理,确保校园安全和谐稳定,全年没有发生一起安全稳定责任事故。

3.4.4科研管理

学校制定了《课题管理办法》《教育科研管理条例》等制度,教科室负责科研管理与指导,为教师参加国家级、市级、区级和校级教育科研搭建平台,提升教师教育科研能力。本年度申报市级课题2个;2个市级课题,6个区级课题,31个校级课题研究正有效开展,学校被重庆市教育学会评为科研工作先进单位。学校对各级课题研究均配有相应研究经费,严格按照财经制度规范使用。学校确定每周三下午为教师教研活动时间。

3.4.5信息化管理

为了实现教育教学信息化及办公信息化,学校建立了管理信息系统——YNedut数字化校园平台。平台融合了教务管理系统、德育管理系统、学籍管理系统、人事管理系统、教学资源库、办公OA等二十三个子系统。实现了单点登录、统一账户。目前部分系统已投入使用,学校的教务管理、德育管理、人事管理、资产管理等已实现了信息化管理,教职工请假等协同办公也实现了无纸化,全校师生都建立了云盘,也能够在线浏览下载教学资源。

3.4.6后勤管理

严格执行教育、财政等部门要求,制订了《固定资产管理办法》、《物品采购管理办法》、《验收入库流程》等制度,规范采购、验收、管理、使用等各环节。每年定期进行固定资产全面清查,做到账物相符。

3.5德育工作情况

在严格按照教育部文件要求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职业道德与法律、哲学与人生、经济政治与社会四门德育课程的基础上,还增设了文明礼仪、心理健康和传统文化课程。2018年度在参加重庆市中等职业学校“语文社杯,文明风采”大赛中累计获奖52项,一等奖10项,二等奖17项,三等奖25项。参加第十三届全国中等职业学校“文明风采”竞赛7项,荣获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3项,优秀奖2项。参加黔江区第九届中小学生艺术展演活动获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4项。学校组织学生参加2018年全国五好小公民主题演讲比赛中2名教师获得教育部关工委颁发优秀指导教师奖,在全区中华魂主题征文演讲比赛中获优秀组织单位称号,获征文一等奖1个,三等奖3个,演讲二等奖1个,三等奖2个等。

3.6党建情况

学校党委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深学笃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切实落实党中央关于全面从严治党的重大决策部署,充分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认真贯彻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与各科室签订了2018年度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没有发生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以及市、区有关规定行为,严格执行“三重一大”集体决策制度,严格执行政府采购有关规定,“三公经费”下降50%。全年召开党建工作推进会2次,部署安排党建工作。党委中心组开展理论学习17次,六个支部召开支委班子会82次,党小组会392次,党委班子成员、支部书记上党课28人次。各支部规范开展支部主题党日活动72次,组织党员到万涛故居、赵世炎故居瞻仰革命先烈,到蓬东乡困境儿童家庭开展爱心慰问,到小南海镇小南海村、双岩村参加扶贫工作恳谈会。采用集中学习、个人自学、专家宣讲、专题党课、知识问答等方式,深入贯彻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准确领会把握党的十九大精神的思想精髓、核心要义。党委书记和各支部书记到党校参加了黔江区教育系统党组织的十九大精神专题培训学习,组织了10名入党积极分子到党校参加了一期培训学习。从优秀教师中发展新党员2名,转正3名,培养入党积极分子3名,党员队伍达138人。表彰了1个先进基层党组织、26名优秀共产党员、6名优秀党务工作者,获区委教育工委表彰1个优秀基层党组织、2名优秀党员,1名优秀党务工作者,对8名贫困党员和老党员进行了慰问。常态开展“十分钟思政教育”。学校党委书记扎实落实党风廉政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充分利用每周学校管理例会机会,采用案例通报、文件学习等方式对参会的全体中层以上领导干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党风廉政教育,并要求各科室负责人利用每周科室例会机会,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提升全体教职员工纪律意识、规矩意识、廉洁意识,全年到红色革命基地、廉政教育基地接受党性教育、警示教育3次,邀请专家到校作廉政警示教育专题讲座3场次,在重大节日前夕,通过OA平台、公众微信群发送廉洁提醒短信8次,多措并举,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抓好意识形态工作,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定期对意识形态工作形势作分析研判,专题研究意识形态工作6次,举办意识形态专题党课2次。扎实开展党员“承诺、践诺、评诺”活动。举办“不忘从教初心、牢记育人使命”微型党课宣讲比赛活动,2名党员教师参加区教育系统2018年微型党课宣讲比赛,均获一等奖。加强对共青团工作的领导,领导团委认真做好发展团员工作,常态化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积极加强教职工团支部建设,引导青年教师爱岗敬业、献身教育,积极主动向党组织靠拢;积极开展各类工会活动,组织全校教职员工健康体检,关心慰问教职工,努力为教职工办实事,深入推行校务公开,主动将工会活动与学校各类专业竞赛活动有效结合起来,积极配合学校内涵发展。认真开展统战工作,积极加强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建立完善党外代表人士台账,为党外代表人士开展工作积极提供支持。

3.7诊改工作开展情况

学校扎实开展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工作,一是组建了教学诊改工作团队,搭建了人才培养状态数据采集平台,建立了学校教学诊改制度与运行机制;二是采取请进来、送出去、校本研修等多方式提高全员诊改意识,累计参加各级培训300余人次;三是编制上报了诊改工作总体方案、总结报告及改进方案,按时填报了人才培养状态数据;组织开展了专业团队进行行业调研,修订完善了人才培养方案,初步构建了标准链、目标链,扎实推进了22个改进点自主诊改工作,完成了第一轮教学诊改工作,编制上报总体总结报告。经过第一轮诊改,学校建立了常态改进机制,理清了学校办学发展思路,推动了学校内涵发展,促进了学校质量提升,为建设高水平中等职业院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4.校企合作

4.1校企合作开展情况和效果

学校成立了校企合作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校企合作管理办法》《校企合作实施方案》《校企合作考核细则》等,加强校企合作,努力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切实提高办学实力。主要通过订单培养、教学见习、顶岗实习、现代学徒制和校企合作开发课程、开发教材等形式开展校企合作。共建立校外实训基地19个,顶岗实习岗位数2550个,教师企业实践岗位数40多个。

4.2学生实习情况

学校成立了就业指导服务科,配置6名专职人员,开展实习就业指导服务管理工作。严格执行教育部等五部门关于印发《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管理规定》的通知(教职成〔2016〕3号)和《关于进一步规范职业学校学生实习工作的通知》(教职成〔2018〕156号)等文件精神。学校制定出台了《学生实习管理实施意见》《学生跟踪服务管理制度》《学生到实习单位护送制度》《学生顶岗实习期间突发事件应急预案》《驻实习单位指导教师管理办法》《实习指导教师工资考核办法》等制度。

学校严格按照国家规定的学习阶段和时间节点安排学生校外实习和顶岗实习。在校学生就读一年以上,根据教学需要,安排到校外进行阶段性教学实践。学生在第三学年度进行顶岗实习。学校严格实行顶岗实习企业准入制度,并充分利用武陵山职教集团办学资源,积极采取校企合作,加强与世界500强企业、国内知名企业的联系与合作。坚持“走出去、请进来”,举办校园招聘会、双选会,为学生搭建了良好的实习就业平台。学校按规定为每名学生购买了覆盖实习全过程的实习责任保险,并与学生、家长签订实习安全责任协议。

学校对学生实习安排严格按规定报区教委备案,对实习学生按每50~100名学生配备1名实习指导教师,护送学生到实习单位,进驻单位跟踪服务管理。就业指导服务科专职人员对实习单位实行联系负责制,不定期多形式跟踪管理。指导教师与学生同吃同住,主动配合实习单位,抓好学生安全和心理疏导,加强实习学生职业道德和法制教育。督促学生按时上班,定期收集实习学生在生产、交通、食宿、权利保障等方面的意见,及时沟通企业,维护学生权益。同时,加强与实习单位联系,掌握学生的工作情况和思想动态,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遇突发事件和重大问题采取有力措施妥善解决,同时及时向区教委汇报。及时做好对实习学生的量化评定与记录,通过简报、电话告知、工作汇报等方式向学校和家长如实反映实习学生表现情况。实习结束,学校和实习单位对实习学生实行全面考核评价,完善实习鉴定表。学校对自主实习的学生,必须由学生申请、家长同意、学校批准,方可进行自主实习。实习结束后,学生提交实习鉴定表。实习鉴定表存入学生档案,作为学生能否毕业的重要依据。

4.3集团化办学情况

武陵山职业教育集团(以下简称“集团”),是由我校牵头,以渝东南、湘西、鄂西、黔东北等武陵山区的职业院校及相关行业企业为主体,本着协商自愿、优势互补、统筹兼顾、共同发展的原则,经国、市教育主管部门批准成立的跨省市的区域性职业教育集团。集团于2013年1月正式成立。集团实行理事会制,设理事会、常务理事会和秘书处等机构。集团内设教学科研、招生就业、专业实训基地建设、德育工作、武陵山民族文化艺术等5个指导委员会。现有成员单位101个,吸纳了世界500强及全国知名企业67家和职业院校34所。其中,世界500强企业15家、国内行业龙头企业6家,高校3所、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6所、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16所,在籍学生10万余人。集团以加强交流合作、服务区域发展、繁荣武陵经济为宗旨,联合武陵山地区职业院校、生产企业、工业园区,全力搭建校际合作、校企合作、教育与产业互动三个平台,以大职教、大开放、大发展的思路,立足武陵山区,促进融合发展。集团成立以来,各院校累计培养技能人才10万余名,以项目为载体开展各类技术技能服务200余项,年均开展电工进网、煤炭安全、会计从业、烤烟种植等中短期培训和实用技术培训近5万人次,助推武陵山区产业发展和老百姓脱贫致富。

5.社会贡献

5.1技术技能人才培养

2018年学生参加重庆市第十届学生职业技能大赛共计获奖37项,一等奖5项,二等奖13项,三等奖19项。2018年参加全国职业技能大赛获三等奖1项;参加第33届重庆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获二等奖2个,三等奖1个;学生参加黔江区2018年职业技能大赛获一等奖2个,二等奖2个,三等奖4个;2018年度共有1565人通过技能鉴定获得技能证书。学校学生实习管理规范有序,没有安排学生从事危险作业,没有安排学生到有安全隐患的地方和营业性娱乐场所实习,实习岗位与所学专业面向的岗位群基本一致,做到了学生满意、家长满意、用人单位满意、社会满意。

5.2社会服务

5.2.1服务贡献

依托学校专业优势和师资力量,积极开展实用技术扶贫培训、社区老年教育培训、护工培训、学生就业岗前培训、电商培训、濯水中学小导游培训、企业职工培训、企业电工进网复审培训等19个培训项目,累计培训2103人次,8912人天,累计培训收入97.1万元。全面增强学校服务社会贡献力,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行动计划添砖加瓦。

5.2.2文化传承

依托我校武陵山民族文化艺术研究中心和民族艺术团,致力于传承和弘扬民族文化,打造武陵山民族文化传承基地,牵头组织编写了《武陵山民风民俗普及读本》作为各专业学生公共课程,编写了《武陵山民族音乐》《武陵山民族舞蹈》《武陵山民族服饰》4本民族文化艺术校本教材,已纳入部分专业必选课程;在体育教学中引入竹铃球、蹴球、陀螺、脚马竞速等民族体育项目,购置了一批民族体育教学器材,蹴球、陀螺已纳入全校各专业体育课程教学;服装制作2个班开展了民族手工艺西兰卡普、檫扎绣制作培训;组织开展了民族乐器(葫芦丝)普及培训工作,拟建一支葫芦丝演奏队;开设的民族舞蹈、民族服装、民族旅游等民族特色课程培养学生1000人以上;在全校学生中开展会唱一首经典民歌、会跳一支民族舞蹈、会说一门民族语言、会奏一件民族乐器、会做一种民族饮食、会一项民族体育运动“六会”的优秀民族文化进校园活动。联合各专业部开展“校园大舞台”活动10期,开展民族特色歌舞课外活动;以民族艺术团为载体,开展了为期3个月的“送政策、送科技、送文艺”三下乡活动,传承传统优秀文化。我校通过民族文化进校园活动,传承了优秀民族文化,使校园文化氛围不断浓厚,让学生感受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5.3对口支援

5.3.1东西部对口帮扶

按照市委组织部《关于做好第八批援藏干部选派工作有关事项的通知》(渝委组〔2016〕65号)要求,学校选派招办主任甘涛,作为专业技术人员,援藏于昌都地区芒康县,为期一年半。送去了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帮助当地脱贫致富。

5.3.2校际帮扶

学校积极发挥国家示范校示范引领作用,湖北省咸丰县中等职业学校、重庆江南职校等10余所学校来校调研考察,我校从教育教学管理、学生管理、招生工作、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分享了经验与体会。

5.3.3精准扶贫

根据区委政府文件精神,我校牵头帮扶小南海镇小南海村、双岩村。学校高度重视帮扶工作,派驻1名中层干部担任小南海村“第一书记”,2名党员干部担任驻村工作队队员,全力支持脱产开展扶贫工作。进一步扎实执行贫困户结对帮扶制度,每月中层以上管理人员走访慰问帮扶贫困户1次以上,筹集资金近3万元对91户贫困户进行困难慰问;投入帮扶资金近8万元,用于改造小南海村、双岩村村委会及周边办公环境;先后投入6万元产业扶持资金,用于帮助小南海村、双岩村发展种植业。

6.举办者履责

6.1经费

黔江区委政府2017年9月至2018年8月,对我校生均公用经费按照1500元标准按时拨付到位,对于配套的学生免学费,区财政按照每生每年2000元标准按时拨付到位,以及按全校学生55%的比例拨付学生住宿费;上级下达的政策性经费落实情况好;拨付200余万元,用于修缮教学楼、师生食堂、学生宿舍楼等;在助学金方面,除了国家对贫困学生按每生每年2000元(享受两年)、建卡贫困户每生每年3000元(享受两年)标准补助外,黔江区还对黔江籍学生按每生每年500元(享受两年)标准予以补助。

6.2政策措施

黔江区委、区政府严格按照建设渝东南教育中心和重庆市区域性职业教育中心的要求,高度重视职业教育,充分给予学校办学自主权,严格落实教师编制,根据学校需求,给予公招和遴选名额,在学校基础设施建设,办学条件改善等方面,都给予了极大保障,拨付资金用于学校新校区建设,并制定出台了《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的意见》一系列提升职业教育发展水平的政策和制度,为学校发展提供了保障条件。

7.特色创新

案例:创新资助育人模式   助推学校改革发展

一直以来,学校认真贯彻落实国家中职资助政策,确保受助学生进得来、留得住、学得好、就业优,在资助贫困学生顺利完成学业的同时,更注重资助育人成效。学校结合本校特点,创新资助育人模式,在充分调研和科学研判的基础上,大胆引进企业先进的管理理念,提出并施行了“双重身份”学生管理模式,学生在校既是学生又是单位员工,同时,学校在全面落实国家资助政策上,利用自身资源优势,积极拓展资助项目,将资助与“双重身份”管理有机结合起来,评比星级员工,增加自主项目资助,培养了大批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型人才。

8.主要问题和改进措施

8.1主要问题

目前在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人才培养对接区域产业优势不明显;校企合作深度不够;双师型教师总量不足。

8.2原因及改进措施

黔江区地处渝东南区域中心城市,正全力实施“工业强区、旅游大区、城市靓区”三大建设,然而人才培养的专业性和区域经济发展的对接优势还不明显,目前没有开设涉农专业,主要是因为区域大规模的农产品加工和农业服务体系还未形成,小作坊式的产业形态降低了行业本身的吸引力。今后将立足区域经济发展,有针对性地进行生态农业和旅游人才的培养,以高水平中职学校建设为契机,旅游专业群建设为抓手,结合农村电子商务,紧紧围绕黔江“旅游大区”战略,认真实践职业教育的“五个对接”,以服务地方经济为抓手,加强校企深度融合,积极探索园校互动,努力提升“双师素质”,强化专业建设,有效为区域经济提供人才保障。

重庆市黔江区民族职业教育中心

2019年1月20日